“呂光同志?!?
喬晨青看向坐在會議桌末位的空軍裝備研究院負責人:
“你認為……我們正在研發(fā)的最新型防空系統(tǒng),能否有效面對這種超高速目標?”
呂光其實從剛才就已經猜到自己會被問到這個問題,但還是故作沉思了一會,以免顯得過于輕佻:
“基本型紅旗9在去年年末已經交付部隊進行試用,目前的反饋是除了射程偏短之外,其它性能都和s300pu2大致相當或更強……”
“但這兩種系統(tǒng)在本質上仍然屬于同一代產品,我們當年的研發(fā)重點也是強化應對多頻次和超低空目標的能力……如果面對高速來襲的彈道目標,表現恐怕不會有本質上的差距……”
他這段回答相當委婉,但意思卻不難聽懂——
不能。
喬晨青不由得露出有些苦惱的表情:
“看起來這新三打三防也已經有些過時了……得研究一下‘新新三打三防’才行?!?
話雖然帶著些許風趣,可是在場誰也笑不出來。
呂光見狀稍微寬慰了一下眾人:
“至少現在各國對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究還都處在驗證階段,所以情況倒也沒有十多年前那么緊張……”
他的話起到了一些效果。
畢竟當年為了拱衛(wèi)沿海大城市,防空部隊被逼的連59式高炮都拉出來了。
但安慰終究只是安慰。
華夏軍隊向來居安思危。
“偉人曾說過,在戰(zhàn)略上藐視敵人,但在戰(zhàn)術上要重視敵人,美國人的技術實力還是不容小覷……他們的高超音速武器研究,目前應該還是走在我們前面?!?
說到這里,喬晨青稍微停頓了一下:
“呂光同志,如果我們假設,美軍在未來幾年內裝備了類似這樣的高超音速導彈,并且把它定義為戰(zhàn)術武器,那有什么比較穩(wěn)妥的應對辦法?”
應該說,站在2005年這個時間節(jié)點來看,他的分析其實相當合理。
雖然確實沒有已經裝備部隊的型號,但美國陸海空軍以及nasa,都已經成立了自己的高超音速研究機構。
怎么看都是熱火朝天欣欣向榮的場面。
而這一次,呂光的回答也非常迅速:
“那就只有像當年的美蘇那樣,研發(fā)一種專門用于反導的防空系統(tǒng)!”
(本章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