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對抗模式
就在這個時候,魏士軍旅長也從稍遠處疾行而來。
其實他從常浩南二人剛開始面對面的時候就已經在往這邊湊了,只是慶祝的人群實在太擠,所以才耽誤了一點時間。
“常院士,這位是正在我們基地進行調研的戴彭鑫戴研究員,只不過之前一直是在兄弟單位那邊……只是正趕上今天我們旅有發(fā)射任務,所以整個基地都派了代表觀摩……”
常浩南笑著擺了擺手:
“剛才戴研究員已經自我介紹過了,和我算是同行?!?
而戴彭鑫也緊跟著解釋道:
“您知道,有機動突防能力的彈道導彈,是在21型彈的基礎上研發(fā)的,我們作為研制方,也要了解一線單位的使用情況……”
全新的對抗模式
他只好說服自己,暫時接受了這個設定:
“那常院士,我回去之后馬上向上面打報告……”
……
就在810旅這邊慶祝發(fā)射圓滿成功,并開始收集和分析全射程數據的同時。地空導彈的攔截測試結果也已經被送到了一眾正在開會的空軍領導面前。
很明顯,情況并不樂觀。
在提前預知目標來襲方向和時間的情況下,甚至連最基本的射擊準備都沒能完成。
如果是實戰(zhàn)條件下,那么這個防空陣地本身,或是其保護的重要目標大概率已經被這區(qū)區(qū)一次攻擊給摧毀了。
盡管大家此前就對高超音速武器的威力有所估計,但腦子里簡單想想,總歸不可能有白紙黑字的對抗測試結果那樣直觀。
經過好一會的沉默之后,喬晨青才調整了一下坐姿,然后朝旁邊的空政主任孫哲軍詢問道:
“這位盧志成團長,我記得就是去年在肅州打靶,最后七發(fā)七中圓滿通過驗收測試的那位?”
后者點頭:
“沒錯,不過肅州那次的所有人員都是高配,所以盧志成同志實際上親自負責指揮了導彈發(fā)射連,算是我軍在反導攔截領域經驗最豐富的指揮員之一……”
聽到這里,會議桌周圍的其余眾人臉色微微變了變。
全軍經驗最豐富的指揮官,搭配目前技術水平最高的防空系統。
結果甚至無法實現穩(wěn)定跟蹤目標。
這肯定不能再說是主觀層面的問題。
應該說,隨著近些年一批新型裝備的陸續(xù)到位,空軍方面原本已經對關鍵地帶的要地防空水平頗有信心。
尤其經過去年那次測試,證明最新一代防空導彈有能力抵御中短程的戰(zhàn)術彈道導彈之后,更是久違地松了一口氣。
結果,這口氣才松出去不到一年,就又要重新繃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