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俄國人有820萬平方公里的森林和300萬平方公里的北寒帶國土面積,加在一起比加拿大的國土總面積都大。
還要點臉嗎?
好在,有了第一個起頭的之后,其它國家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態(tài)度。
比如剛才一直裝死的美國代表又站出來表示,相比于陸地,海洋本身以及水生植物對二氧化碳的吸收作用更加明顯,因此應當把領海和專屬經(jīng)濟區(qū)面積也納入考量當中。
海合會國家的代表則認為,考慮到化石燃料仍然是整個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那么應當認為生產(chǎn)化石燃料,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是在為全人類承擔碳排放責任,需要在計算排放限額時根據(jù)化石燃料產(chǎn)量或出口量有所豁免。
還有個別真心想要達成共識的國家,認為無論算人頭還是算面積都不太合理,反而應該計算每單位gdp所產(chǎn)生的總量……
總之這下子,整個會議廳幾乎真的成為了菜市場。
就連華夏代表什么時候從臺上下去,都沒有太多人注意到。
而回到座位上的鄭國剛,則一臉興奮地和丁仲理緊緊握手……
在一次成功的反擊之后,趁熱打鐵提出我國對氣候問題的動議,這部分內容并不在最開始的計劃之內。
而是由后者在出發(fā)之前提出的。
在這條時間線上,因為很多事情并未發(fā)生,華夏在氣勢上并不是很虛美國。
所以,上級上級領導最終通過了這個有些針鋒相對的建議。
這才有了剛才的突然襲擊。
和所有其它代表一樣,丁仲理和鄭國剛也從一開始就沒指望剛才那個提案本身能夠獲得通過。
但是,能在過去一直被壓制的情況下,不僅代表自己,也是代表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發(fā)出聲音,這本身就是一次偉大的嘗試。
更不用說,華夏方面還成功引導了整場討論的方向,徹底化被動為主動,打了個相當漂亮的翻盤仗。
“還真就成功了……”
丁仲盡力壓低著自己的聲音。
卻壓不住語氣中激動的情緒……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