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包括最后作為算例的那個風力發(fā)電機葉片設(shè)計,他也帶著學生做過好幾個類似的項目——
    在適應(yīng)了常浩南的那種工作方法之后,很多以前只能在他帶領(lǐng)下干活的博士生,如今都可以獨當一面,所以整個課題組的效率比過去高了不止一點半點。
    但真要上去講,絕對講不到這樣順暢。
    更不可能讓下面的絕大多數(shù)學生維持兩個小時的高專注度。
    “太離譜了……”
    劉洪波合上面前的課本和筆記本,靠回椅背上擰開保溫杯喝了口水。
    不知道是在評價剛剛這堂課,還是正在講臺上收拾東西的常浩南。
    雖然常浩南說的是讓同學們回顧一下剛剛的內(nèi)容,但是此情此景之下,大家的關(guān)注點顯然都從課本和筆記轉(zhuǎn)移到了他本人的身上。
    基本上,從中學階段開始,年輕老師就會成為同學們八卦的對象。
    大學和研究生階段就更不用說了。
    只不過到了這個層次,真正意義上“年輕”的往往都是助教。
    而常浩南那已經(jīng)不是年輕這么簡單了。
    跟下面坐著的根本就是同齡人。
    這甚至讓眾人一時間不知道應(yīng)該怎么稱呼他。
    直接叫名字?
    好像有點不尊重。
    但要是叫老師。
    那人家又是貨真價實新入學的研究生……
    (請)
    \n
    這課是上不下去了
    不過,在短暫的沉寂過后,好奇心最終還是占據(jù)了上風。
    “常老師,能講講你本科時候的事情么?”
    很快有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