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常浩南本人應該也有所體會。
那么……
這是得需要多么強的流體力學造詣,才敢夸下??谡f自己能夠實時預測喘振?
“沒錯?!?
而面對楊韋的問題,常浩南只是云淡風輕地點了點頭,同時換上了另外一張圖:
“在針對殲8和殲轟7兩型飛機發(fā)生過的一系列喘振故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匯總之后,我注意到,在喘振發(fā)生之前的失速起始過程中,會有一些幅值較小的擾動波從穩(wěn)定流場中形成,它們本身造成的影響非常微弱,飛行員幾乎不可能直觀感受到,然而如果此時不對發(fā)動機的工作狀態(tài)施加干涉,這些擾動波就會不斷增強,并在起始過程結束時轉變?yōu)樾D失速,進而發(fā)展成為喘振,因此我把這些擾動波稱作喘振先兆?!?
(請)
楊韋大佬的震驚
“因此,我的設想是,通過一系列傳感器和波形處理技術檢測這些喘振先兆,然后通過在流場中附加額外的擾動來抑制失速先兆波的形成或者發(fā)展,延緩旋轉失速的發(fā)生。”
當常浩南講到這里的時候,另外那幾個人看他的眼神已經跟看怪物差不多了。
相當于一個人說我不光要精確預測半年后某一時刻的天氣,我還要通過技術手段控制這個時刻的天氣。
這套理論哪怕只是聽著都頗有幾分極限走鋼絲的意味,更不用說直接應用在工程領域中了。
安全余量四個字幾乎是工程設計的最核心要素,而常浩南竟然直接表示他要把安全余量壓到最低,同時還要保證安全性拉到最高……
只能倒吸一口冷氣了。
而大佬,則再次表現(xiàn)出了大佬的不凡。
楊韋摸著下巴沉思了大概半分鐘,給出的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