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尊號何等僭越,雖然北胡首領(lǐng)也尊自己為‘昊天可汗’,但慶帝很清楚,那不過是老六的找補罷了。
不過慶帝并未太過在意,如今朝中局勢已成定局,這位子早晚要傳給老六的。
若是其他皇子,慶帝可能會擔心,但李徹則不同,慶帝知道李徹之志向在哪里。
說來也好笑,其他皇子爭得頭破血流的皇位,在老六眼中,怕是還沒有大海之外的一片陸地有吸引力。
李徹實力雖然驚人,已經(jīng)能威脅到皇權(quán),但造反對他來說并無益處。
“嗯,拿過來吧?!?
慶帝的聲音帶著幾分期待,或許聽聽這個兒子在邊疆的見聞,能稍微驅(qū)散些心頭的陰霾。
黃瑾小心翼翼地捧起錦盒,取出那卷絲帛,雙手奉到慶帝面前。
展開絲帛,一股淡淡的墨香撲面而來。
字跡是李徹親筆,剛勁有力,開篇便是一連串的拍龍屁:
“兒臣李徹,恭祝父皇圣躬萬安,福澤綿長。
值此新歲肇啟,萬象更新之際,兒臣遠在奉藩,遙望天闕,心念父皇龍體康泰,社稷永固。
奉地雖寒,然仰賴父皇洪福,軍民一心,邊陲粗安。
兒臣定當恪盡職守,不負父皇期許......”
慶帝的目光在這段文字上緩緩掃過,嘴角微微牽動了一下。
老六的賀表雖然免不了阿諛奉承,卻向來比那些辭藻堆砌的官樣文章順眼些。
就是......太能拍了些,也不知他和誰學(xué)的。
慶帝繼續(xù)往下看:
“兒臣有家事,欲稟報于父皇知曉。今歲春初,王妃常氏凝雪,幸得祖宗庇佑、父皇福澤,平安誕下麟兒。”
慶帝捏著絲帛的手指,幾不可察地收緊了一瞬。
老六有后了!
一股暖流驟然沖散了心頭的陰霾,他幾乎是迫不及待地往下讀:
“然兒臣才疏學(xué)淺,不通文墨,只為其擇一乳名,苦思良久,終覺粗陋,唯恐有辱天家血脈。兒臣斗膽,懇請學(xué)究天人、文采斐然之父皇,為孫兒賜一嘉名,以光耀其門楣,亦為兒臣解憂?!?
慶帝看到這里,先是微微一怔,隨即忍不住笑出聲來。
“黃瑾,你看看,你看看!”慶帝指著信,對著旁邊面露好奇的老太監(jiān)說道,“這個老六!奸猾得很吶!”
黃瑾連忙躬身,臉上也堆起笑容:“陛下,奉王殿下這是......”
“他在這兒跟朕裝傻充愣呢!”慶帝笑著搖頭,“不通文墨?才疏學(xué)淺?哼!他忘了他那首《沁園春·雪》了?”
“還有,你瞧瞧他給朕這孫子起的乳名叫什么?去??!李去??!”
“哈哈哈哈哈!”慶帝朗聲大笑起來,連日來的陰郁似乎被這笑聲驅(qū)散了不少,“這名字如此粗獷,倒也符合他和他那王妃的性子!武將之女生的孩子,就該結(jié)實些!”
“去病......好?。∪ゲ∠麨?zāi),平安康健,這寓意實在,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強!”
黃瑾在一旁聽連連點頭,心中卻是暗自心驚。
自從如今的太子殿下出事以來,慶帝越發(fā)陰沉了,整日除了和大臣奏對外,幾乎是一句多余的話都不說。
而現(xiàn)在只是看了六殿下的一封信,所說之話卻是比這一個月加起來都多。
黃瑾連忙道:“奉王殿下孝心可嘉,這是變著法子想讓陛下高興,也想著陛下能賜名,是小世子的福分吶?!?
慶帝笑著罵了幾句,心情卻是實實在在地明朗起來。
他放下絲帛,身體向后靠在椅背上,手指輕輕敲擊著扶手。
心頭不再是批閱奏章時的沉重,而是帶著一種老人為兒孫盤算的慈愛。
起個什么名字好呢?
慶帝的思緒飄飛。
這是老六的第一個孩子,這個孩子注定不會平凡,名字既要承載皇家的氣度,也要有美好的寓意,還得壓得住他爹給他起的那個乳名,不能顯得太文弱。
一個個字在慶帝腦海中浮現(xiàn)。
睿?
聰慧通達,但感覺少了些厚重。
晟?
光明熾盛,寓意雖好,鋒芒稍露。
煜?
照耀輝煌,偏于文氣。
慶帝的眉頭時而舒展,時而微蹙。
忽然,一個字如同暗夜中的星辰,清晰地躍入他的腦海。
“黃瑾,研墨!”
黃瑾連忙應(yīng)聲,手腳麻利地鋪開一張上好的堂紙,滴入清水,細細研磨起一塊御制的松煙墨。
墨香在暖閣中悄然彌漫。
慶帝提起御筆,飽蘸濃墨,在澄紙上寫下了一個龍飛鳳舞的字。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