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身份證,也不需要搞芯片什么的,就是加了激光防偽標識的一張塑料卡,連指紋都是印在身份證背面,方便不會使用高科技的基層營察民兵做個簡單核對。
至于收集信息,就更簡單了,東大這邊設計了一個可充電小型手持工具,可以用傻瓜方式完成相片,指紋的收集,被采集人自行口述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出生地點,然后由語音識別軟件轉化成文字。
方?早已經能識別了!
信息收集完成之后,機器會自動生成一個身份證號碼,用熱敏紙打出來,做臨時之用。
之所以這樣搞,說到底就是基層干部文化水平不能指望,現在大把就認得一兩百個字的人在下面鄉(xiāng)村辦事,你讓他一個個寫老百姓的名字地址,那是要了他的命。
里面的存儲卡定期由治安局提交到北京,然后由114基地這邊傳入專用軟件,檢查沒有錯誤錯的信息之后,用專用打印機打印身份證。
整個流程成本大概在8人民幣左右,中國這邊收費兩元,不強制辦理,只要你別跑出鄉(xiāng)鎮(zhèn)就行,畢竟這年頭有些老農民是真的不離家。
全國大概兩萬個鄉(xiāng)鎮(zhèn),一億元就把設備配齊了,中央廣播電臺也天天在宣傳身份證的消息,兩塊錢對大家庭其實有點貴,反正也沒強制,家里什么人經常出門就辦,不出門的就別辦。
小孩子身高不超過1.2米的也沒事,但中央廣播電臺里面建議小孩子要比老人家先辦,因為這樣登記過信息后,可以更好的防止拐賣事件,即使被拐賣了,治安局有他的指紋照片信息,也更容易找回來。
在第一版刑法試行案的執(zhí)行過程中,有兩種犯罪是沒有流放越南的機會的,一種是以惡劣手段殺害他人,一種就是拐賣兒童。
但此時關心這個信息的人不多,秋收在既,各級干部的所有心思都放在了秋收上。
作為一個還是以農業(yè)為主的國家,糧食產量無疑牽動著所有人的心思。
書記處也是全體出動,每人選了一個省,做現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