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
中午時分。
一來北大,張燁就開車去了食堂,北大校區(qū)里吃飯的地方很多,他沒去那幾個藝園啊勺園啊等幾個比較貴的食堂,而是直接來了學一食堂,便宜,飯菜的味道也一般,不過肘子很有名。
里頭人很多。
正好是飯點兒,幾個窗口都排著長隊。
“你們看!”
“是張燁老師!”
“張老師,中午好!”
“您也來吃飯???怎么來學一食堂???”
“是啊,嘻嘻,您這么大的腕兒,怎么跟我們這些窮學生一塊吃飯呀?”
一進食堂里面,好多認識他的學生們都和他打招呼,沒有什么師生之禮,而是都很親切的,畢竟張燁不是傳統(tǒng)的教師工作者出身,而是主持人半路出家,還是說的搞笑的脫口秀,大家對張燁的感官也比較親近些,不像看見其他老師教授那樣一下子就規(guī)規(guī)矩矩起來,張燁身上也沒講師的架子。
張燁笑道:“我有什么腕兒啊,這個月工資還沒發(fā)呢,不省著點吃飯,我連房租都交不起了?!?
“您還用交房租?”
“張老師哭窮上啦!”
附近不少學生都哈哈笑。
張燁也老老實實去排隊,這里可不分教師窗口學生窗口。
排在張燁前面的一個學生回頭一看,嚇了一跳,“我的媽呀是張老師啊,您上前面吧您上前面吧!”他讓開地方。
張燁搖手笑,“我可不能加三兒,謝謝了?!?
京城話的“加三兒”,就是插隊的意思。
十多分鐘,隊伍才排到他,張燁吃的很簡單,要的是那種拼盤的大鍋菜,“師傅,來二兩米飯,一份雞丁,一份燒茄子?!?
那師傅一瞅,“喲,是張老師啊,行,我多給您點?!?
“謝了師傅?!睆垷钜矝]客氣,端著不銹鋼托盤找位置。
食堂不小,但架不住人多啊,已經(jīng)沒有空桌位了,甚至連能坐著的地方都沒有,好多學生都站在一些快吃完的人后面等著座。
“張老師!這里!”
“別!來這里來這里!”
“我這邊有地方!”
“張燁老師,來我們這兒吧!”
“咱們快擠一擠!給張老師騰個地方!”
這就看出人氣了,好多北大學生都搶上人了,急赤白臉地想讓張燁去他們那里坐。其實來學一食堂吃飯的也不是就張燁一個老師,還有不少老師也偏愛這邊的飯菜或者是為了省錢,但是他們打完飯后可沒有這么多人給他們讓座,他們要不然就是拿回去吃,要不然就是等自己班的學生讓地方,其他班其他系的學生可不認他們,再說了,現(xiàn)在的老師和學生有時候都分不出來,有學生顯老,有的老師年輕,都不知道誰是老師誰是學生了,讓什么座啊。
可張燁呢?
幾十個人喊著搶他!
那幾個老師看了,都一陣無語:“……”
這你媽都是北大老師,怎么差距這么大???
張燁盛情難卻,也是拗不過幾個大二女生的拉扯,愣是被幾個大二的女孩兒拉到了靠窗戶的那桌兒,人家七八個女生生生擠出了一個地方留給他,張燁也拒絕不了啊,坐吧,開吃。
“張老師,您多大了?”
“您什么星座的?”
“您結(jié)婚了嗎張老師?”
“您明年會來我們歷史系開一門課嗎?”
幾個女生唧唧喳喳七嘴八舌,鶯鶯燕燕也很有意思。
張燁一邊笑著跟學生們聊天,一邊不緊不慢地吃飯,他喜歡跟學生交流,就跟他做節(jié)目時喜歡跟觀眾溝通一樣。
吃飽喝足,張燁出了食堂,因為這邊離著中文系不遠,他也就沒把車開走,而是步行往回走。結(jié)果呢,頓時出來了一大堆學生,大約十七八個,跟著張燁一起回去了,前后左右地跟在他旁邊跟他閑聊。
中文系校區(qū)。
辦公樓樓下面。
蘇娜也剛吃飯回來,回頭一看張燁那邊的狀況,也樂了,等張燁一個人進了樓道,她才跟樓梯處道:“張老師,你人緣可真好,才來幾天啊就跟學生們打成一片了,而且還不限于你自己班的學生,現(xiàn)在整個北大所有院系的學生恐怕沒有不認識你的了,哪兒像我啊,來教書兩年了,我自己班的學生有幾個都不知道我叫什么呢?!?
張燁笑道:“得了,我這是職業(yè)優(yōu)勢,你當主持人做幾個節(jié)目,大家也都知道你是誰了,而且蘇老師你這個條件要是做播音主持,肯定比我發(fā)展的好?!?
蘇娜吃吃一笑,“我可沒你那個本事。”
說說笑笑地回了教師辦公室,有人在等張燁。
“張老師。”是《古典名著鑒賞》課的班長宋學姐,她抱著一摞考試作業(yè)道:“我給您送試卷來了?!?
張燁點頭,“辛苦了,齊了嗎?”
宋學姐放下試卷,“都齊了,一個不少?!?
“行,那你回去趕緊準備其他課考試吧?!睆垷畹?。
等宋班長一走,張燁就坐下來,一份份地批改試卷,對他來說這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也挺認真的。
這份可以。
這份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