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有料到忠義侯有這樣一個坑爹的妹妹。
就是忠義侯也沒想到,最后,把自己拖坑里去的人,竟然是鳳凝霜。
鳳凝霜一句話,讓原本忠義侯府辛辛苦苦壓下的局勢再起波瀾。
忠義侯知道這事,險些氣得吐了血。鳳凝霜在路上已被鳳凝雪教訓的自知闖了大禍,臉色雪白,回了娘家看著自己大哥直掉淚,一幅愧悔又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樣子。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忠義侯擺擺手,無奈嘆道,“你這個脾氣,好自為之吧,大哥怕再也護不住你了?!?
&nb◎an◎書◎ロ巴,↗anshu∽;要說對鳳凝霜,忠義侯真沒虧待過她。
一母同胞的妹妹,就近嫁在湖廣,兄妹關系不錯。這年頭兒,女子出嫁,娘家比夫家還要可靠。忠義侯對鳳凝霜的照顧,肯定要超過嫁在帝都的鳳凝雪。
鳳凝雪嘆口氣,“大哥不如去永寧侯府走一趟?!蓖伊x侯疲憊的側(cè)臉,鳳凝雪道,“這個時候,也顧不得什么面子不面子了?!?
忠義侯府久在湖廣,與湖廣各方面都熟。不過,在帝都就顯得生疏了,再怎么也比不得久居帝都的永寧侯府人脈廣闊。
這件事,若是由宗人府插手,馬上就會有落井下石、混水摸魚的,忠義侯府幾輩子的老臉就沒了。更有甚者,哪家沒有些見不得光的事,查出來,怕是祖宗的基業(yè)就得毀在他的手里。
忠義侯冷不防打了個寒顫,卻又在心內(nèi)自我安慰:不會不會,哪怕太后娘娘看著衛(wèi)氏的面子,也得給忠義侯府留幾分臉面呢。
可忠義侯轉(zhuǎn)念一想,他對衛(wèi)太后的把握還真不是很大,忠義侯大婚后在帝都住了十幾年,與衛(wèi)太后并不陌生。衛(wèi)太后與衛(wèi)氏雖然是親姐妹,不過衛(wèi)太后自幼養(yǎng)在坤寧宮,后來嫁給鎮(zhèn)南王,其才干并不僅僅局限于內(nèi)宅后院。當年,鳳家兄弟想掌權,最重要的一戰(zhàn)就是與方皇后戾太子之爭,這期間,衛(wèi)太后充當了什么角色,還真不好說呢。
再者,這女人也怪,兒子雖做了皇帝,可丈夫還是云貴鎮(zhèn)南王呢。她倒好,也不管丈夫死活,立時就自云貴起到帝都做起皇太后來。所以,有些對皇室看不過眼的,常以此諷刺,說是,“一家三口,兒子做皇帝,父親做藩王,母親是太后。論起來,藩王與皇太后竟是一家子,不知情的,還得以為**了呢?!?
所正種種酸話,大家私下一說就罷了,只當過過嘴癮。
當初,這女人自云貴過來,滿朝大臣都不同意她進宮做太后,偏偏人家就有這個本事順利主入壽安宮。還有善仁堂的事兒,不說別人,就忠義侯雖看不慣女人出風頭兒,不過,善仁堂的確是利國利民,多少地方的百姓都盼著建善仁堂呢。
這怎么看,衛(wèi)太后都不是個簡單的人物兒。
她一怒之下命令宗人府徹查忠義侯府的案子,怕是另有深意哪。
已經(jīng)事關身家性命了,如鳳凝雪所,這時候,還要顧什么臉面,能保住爵位才是頭等要事。
忠義侯起身就要走,鳳凝雪攔了一把,提醒道,“大哥,先去看看嫂子。”
“瞧我,都糊涂了?!庇H兄妹,倒不必說什么客套的話。這事兒萬不能拖的,忠義侯一面往衛(wèi)氏的院子去,一面感嘆,若是兩個妹妹的智商平均些,也無今日之禍了。
望著兄長匆忙的身影,鳳凝雪臉色黯然。爵位自然重要,不過忠義侯之爵,由自己大哥襲爵,與由自己侄子襲爵,其間差別,何止天壤。
好在她與衛(wèi)氏關系一直不錯,如今鳳凝雪只得這么想。丫環(huán)又來報說老太太身上不好,鳳凝雪無暇失意,只得收拾心情過去勸慰母親。
夫妻就是這樣,哪怕關系再冷淡,也有著屬于共同的利益。
對衛(wèi)氏而,最大的利益,莫過于忠義侯爵位一事。
忠義侯過來,并未提及爵位之事,甚至連宗人府要另查衛(wèi)氏中毒一案都未提,只是細問了鳳明立關于鳳氏的身體恢復情況,便命鳳明立好生侍疾,轉(zhuǎn)身走了。
衛(wèi)氏一直在床上養(yǎng)病,消息自然不比以前靈通,還問鳳明立,“侯爺就問了這些?”
“嗯。”鳳明立想了想,道,“我看父親臉色不大好。”
衛(wèi)氏沒說什么,如今天時、地利、人和,鳳明立襲爵已在眼前了。只有把這件大事落實下來,衛(wèi)氏才算放下心來。
忠義侯是來道歉的。
若想請動永寧侯府,事情前因后果就得說明白。
先前為了忠義侯府的案子,永寧侯府是出了力氣的。剛把事兒壓下去,怎么又鬧大了?總得有個原因吧。
而且這事兒瞞不過,早晚得露出來。
若是永寧侯府自別的渠道知曉鳳凝霜竟敢在衛(wèi)太后面前說那些不著邊際的話,那兩家的關系就算徹底的掰了。
當然,閨女還是閨女,外甥還是外甥,不過忠義侯這個做女婿的,就要另當別論了。
所以,鳳凝雪提醒的很對。
事情已經(jīng)出了,切不能讓永寧侯府誤會。至于爵位,不論是自己做,還是兒子承襲,都是在鳳家人的腦袋上。有父子大禮約束,鳳明立性子溫和,并非跋扈之人,忠義侯也是放心的。
老永寧侯是何等人物,聽忠義侯合盤托出,臉上竟不見一絲怒容,反是笑了,“嗯,這樣爽直的人倒是不多見了?!迸c忠義侯恨不能割了鳳凝霜的舌頭不同,老永寧侯倒是感謝這姑娘,多難得啊,省了他多少事兒啊。
只是忠義侯現(xiàn)在真有點兒驚弓之鳥的意思了,他看到老永寧侯不怒反笑,怎么看都覺得那笑帶了絲絲諷刺。由此,心下更為忐忑,“家妹實在不像話,惹得太后娘娘動怒。如今,我也想明白了,如今我年歲不小了,也想學學岳父靜時賞花,閑時遛鳥,神仙一般,悠游自在。明立也大了,家里的事,就讓明立學著打理吧。我想著,明日就上本讓爵?!?
老永寧侯依舊不動聲色,擺擺手嘆道,“咱們雖是翁婿,你卻是宗室出身,身份不一樣。這樣的大事,還是你自己做主的好。不過家里的人,像你家老太太,你也得跟老人家商量商量呢。明立生性淡泊,并不是熱衷名利之人哪?!?
忠義侯辭懇切道,“正因如此,這事兒我未曾與他提起,否則依那孩子的性子,心里怕要多想了。”
這話倒是有幾分真意,老永寧侯多少年的風雨走過來,一句話,真情還是假意,他一聽就知。如果忠義侯先把讓爵之事吵嚷的天下皆知,那并不是真心。父為子綱,不必別人,鳳明立于公于私,就不能接受。想當初,太上皇要立今上為儲時,今上還得推辭再三方能受之呢。反之,這樣暗中行事,十之□的把事做到位了,不容反悔,才見真心。
老永寧侯道,“唉,我與你父既是連襟兒也是姻親,這是沒的說的。太后娘娘不是外人,不過,如今太后娘娘處在這個位子,多少雙眼睛看著呢。國法私情,要怎么說呢,縱是我在壽安宮說話也得畢恭畢敬。太后與皇上都說我刻板,禮數(shù)太多??墒牵抑腊?,若不刻板些,御史們又有話要說了?!?
“不少人羨慕我,說我貴為外戚,輩份又高,自然無所不順的。不過,當初趙喜的案子,那時陛下就已是儲君了,照樣被拿到朝堂上討論?!崩嫌缹幒盥{(diào)斯理道,“做外戚的難處啊,就是皇上多給永寧侯府一捧米,朝臣都不能干的。所以,先前按例要給外戚家的爵位,我也給辭了。我不知道別人是如何做外戚的,按我來說,我這張老臉啊,是比以前還要放的低啊?!?
老永寧侯多精啊,他完全是只重實惠一派的。那會兒明湛剛?cè)氲鄱?,打發(fā)永定侯去了淮揚,從而命年輕的永寧侯掌九門提督的兵馬。朝臣雖知永寧侯與皇帝親近,不過,他們真不樂意看到外戚掌重權,反對的人還不少。結(jié)果老永寧侯立時辭了原本該落到他頭上的承恩公的爵位,辭謙遜至極,態(tài)度誠懇之至。永寧侯府少了一個公爵,朝臣認為這樣總算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永寧侯府的勢力,故此,衛(wèi)穎嘉掌九門兵馬的事也就睜一眼閉一眼的過去了。
直至今日,承恩公的虛爵有什么要緊,永寧侯府又不是太皇太后的娘家,草根出身,沒個爵位抬不起頭來。人家永寧侯府本就是世襲罔替,尊貴的很。可是,九門提督的兵權,卻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摸一摸的。
更有帝都保衛(wèi)戰(zhàn)一節(jié),永寧侯算是在九門提督這個位子上徹底的站穩(wěn)了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