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并非所有人都對這種拋頭露面感興趣,但畢竟是一項重要的階段性勝利,加之赫斯特如今又是子系統(tǒng)負責人,因此眾人也都選擇給她幾分面子。
    再加上簡短的慶祝儀式,一番折騰下來,也不知不覺地很快進入了深夜。
    總算結束工作的眾人陸續(xù)離開,少數還需要值班的,心思也都飛到了不久之后的圣誕假期上面。
    只剩下赫斯特的副手兼學弟、也是很長一段時間里直接負責與波音方面對接的丹尼爾·賈博倫斯基還留在電腦前面,準備通盤整理一遍過去幾天的測試流程,以便未來填充自己的博士論文。
    但這個本來只是勤快一下的行為,卻讓他很快捕捉到了異常情況——
    盡管測試結果都落在項目允許的數值范圍內,但一號機和二號機在各自對應測試區(qū)間以外的工作曲線卻對不上號。
    不過,他最開始也沒有太當回事。
    畢竟固體火箭發(fā)動機的穩(wěn)定性相對較差,性能出現一些波動實屬正常,不外乎是挑中了兩臺差別偏大的產品。
    而且,連這樣都能通過測試,反而說明新的推進劑設計冗余度很高。
    然而很快,賈博倫斯基就發(fā)現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
    因為后面的3-6號機也出現了一樣的情況。
    按照順序的每兩臺之間差異不大,很容易被當做個體差異忽略掉,可是當他把六條曲線繪制在同一張表上之后,卻發(fā)現其中的差異并非是正常波動那樣的高低隨機,而是極其規(guī)律的依序抬高。
    這可不像是隨機因素所導致的結果……
    由于固體火箭發(fā)動機無法靈活控制的特性,其測試條件并非無極改變,而是預先選取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分散區(qū)間,驗證發(fā)動機在模擬實際工作條件下的適應性。
    六條工作曲線呈現出有規(guī)律的差異,最有可能的解釋不外乎是有人對它們進行了“應試化”的改造。
    就像大學計算機編程的考試那樣,只要事先知道后臺對提交程序的驗證方式,就可以省去程序編寫過程,直接輸出幾個測試輸入對應的結果值即可。
    只不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整個項目的真實性……
    賈博倫斯基下意識想要叫住正在收拾東西的赫斯特。
    但目光卻瞟見了旁邊文件上自己和師姐兩個人的簽名。
    頓時,一股冷汗從后背冒出……
    (本章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