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是個硬件項目。
軟件項目在花錢這方面,相對來說是沒那么兇猛的。
更何況這還是個處在草創(chuàng)階段的項目組。
確實可以說是富得流油了。
“所以你是想……”
“我想以項目組,當然書面上會是企業(yè)的名義,向曙光集團投資,條件是獲得曙光2000計算機完工之后的優(yōu)先使用權?!?
“另外就是,希望能讓貴所的一些有能之士來項目組,以及未來的企業(yè)擔任一些關鍵職務?!?
實際上,這也正是常浩南此行前來的目的。
剛剛李杰說他們在與企業(yè)合作這方面有著豐富的經(jīng)驗,這絕不是在瞎吹。
因為夢想電腦的柳總經(jīng)理,這會就正是這個計算技術研究所的掛名所長。
雖然他并不負責實際工作,既不管錢也不管人,但至少名字還是掛著。
當然,應該也掛不了多長時間了。
在原來的時間線上,計算所和夢想公司之間的恩怨糾葛一直持續(xù)到了世紀之交。
其中的過程極為復雜,總之最后的結果是計算所失去了夢想公司這樣一個把孵化成果的平臺,包括李杰所負責的曙光計算機項目在內(nèi)的諸多課題都受到影響,并且倪南光院士也徹底離開了夢想集團。
常浩南的那家公司作為科學院的院屬企業(yè)自然不可能直接插手其中,但是減少一些損失,以及讓計算所的成果能夠獲得另一個得以落地的平臺,還是能夠辦到的。
面對這兩個要求,李杰短暫地思考了片刻:
“人,肯定是沒問題,只要是本人有這個意愿的,你又能發(fā)得起工資,那要多少我都愿意給?!?
“但是這個投資么……”
除了實際負責主持計算所工作的副所長之外,李杰還是曙光集團的總裁和董事長,他自然要考慮一個風險問題:
“我原則上不反對,不過具體如何投資,這個優(yōu)先使用權又是怎么給,恐怕得等到伱的公司正式成立,至少有了公章之后,咱們兩邊再詳談?!?
“沒問題?!?
常浩南點了點頭。
1997年這功夫,大概沒人會想到接下來幾年會發(fā)生什么,李杰表現(xiàn)出猶豫也是正常的。
況且常浩南本來也沒準備一次就能徹底說服對方。
只要雙方的合作關系達成,他就有了一個可以在關鍵時刻出手的由頭。
至于到時候能挽救多少資源,那就要看實際情況再說了。
但最不濟,也能維持住華夏it領域的“技工貿(mào)”這條路子不至于徹底斷掉。
(本章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