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琰有些話說到了智遠和尚心里,他是不愿意靠著寺廟侵吞良田,再與那些豪紳同流合污。
他眼看著百姓沒有田畝種,寺里的和尚卻養(yǎng)的肥頭大耳,富得流油。寺廟法會辦的隆重?zé)o比,善男信女不知真相,還以為他們真的對佛祖虔誠,心系眾生。
有些和尚不遵守戒律,甚至私底下養(yǎng)女人,一身的僧衣成了他們的遮羞布。寺中的度牒,也被方丈用來斂財,一心向佛之人反而拿不到度牒。
他也曾拿到證據(jù)將那些僧人告去衙署,誰知那僧人卻提前收到消息,卷走了錢財,逃得無影無蹤。
不明真相的香客和信徒,反而說他誣陷方丈,方丈不想卷入爭斗之中,獨自去往深山修行。
這也是為何寶德寺的香火會越來越少。
他將好不容易得來的銀錢,都用來周濟流民,更加無暇管理寺中情形,這兩日已經(jīng)跑了十多個沙彌。
女施主說的沒錯,她能找來一個僧人代替他成為寺里的方丈,那僧人不用德高望重,只要來到寺里,就能讓寶德寺擺脫那些流蜚語,香客自然也就愿意前來。
但是……她會尋什么樣的人?
那人用了她的“佛炭”有了名聲,就會與那些方丈一樣,收買“拋荒”的肥地,多少百姓會因此受害?
到那時,他之前做的那些努力也就無用了。
寶德寺又會養(yǎng)出許多不守戒律的假和尚。
“大和尚覺得我說的可對?”謝玉琰道,“還沒有想好?”
“我將藕炭改成佛炭,甚至可以賣一斤兩文錢,”謝玉琰道,“到時候百姓更會感謝那位做出藕炭的方丈?!?
“藕炭上我虧了銀錢,但寶德寺因此揚名,朝廷就會下發(fā)更多的度牒給寺中,方丈廣收出家人,我便可以通過寺廟得到不交賦稅的田畝?!?
“想要賺銀錢,不一定非要靠買賣,用名望也能換來?!?
“方丈名望越高,相信他的人越多,除了買地,其實還有許多事可以做。以寺中名義向外借銀錢,甚至能將寺中的糧種賒給百姓,等到秋收的時候的時候償還,不過要加息三成?!?
智遠和尚睜大了眼睛,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聽到了些什么。
謝玉琰道:“那些家中有銀錢和糧種的百姓就不能借錢了嗎?自然也能,人難免遇到災(zāi)禍,等到來寺中祈福的時候,方丈只需要說幾句話……就能讓他們心甘情愿地借錢借糧。畢竟誰也不愿意禍事降臨?!?
“借了糧種和銀錢不能還的,自然可以收他們田地,不過寺廟還能慈悲為懷,會再雇他們耕種那些田地,至少讓他們不用餓肚子。”
智遠和尚不想再聽下去了,現(xiàn)在就連他的耳朵、腦子也全都不干凈了。
站在一旁的王晏也跟著皺起眉頭,謝玉琰說的話,與他家老大人想要推行的新政何其相似?
只不過將朝廷換成了寺廟。
王晏看向謝玉琰,她是故意嚇唬智遠,用來點醒他,他們的新政有許多漏洞沒有彌補。
謝玉琰說的那些話,都是得到證實會發(fā)生的,譬如小時候她提及的文正公。
那么若是新政不改,繼續(xù)如此推行,勢必會得到同樣的危害。
幸好現(xiàn)在還不是合適的時機,老大人想要推行的新政也不夠完善,還沒有呈給天家。他還能設(shè)法改進。
謝玉琰接著道:“這樣的賺錢法子,我還有許多。”
智遠和尚額頭上的冷汗已經(jīng)落下:“女施主不要再提?!?
謝玉琰卻微微一笑:“大和尚不想聽了也好,等你離開寶德寺,這里如何也就與你無關(guān),惡事不是你做的,你也不會承受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