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句話,無數(shù)道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
商行舟也轉(zhuǎn)身望向了他,似乎想要知道他到底想出了什么主意。
“我知道我很難說服師父同意我的提議。”
陳長生對王之策說道:“但你可以?!?
商行舟請王之策來京都,是要他說服徐有容不要做出玉石俱焚的瘋狂行為。
陳長生什么都沒有做,是因為他也在等著王之策出現(xiàn)。
他希望王之策能說服商行舟同意自己的提議。
是的,能夠說服商行舟的人也只有王之策了。
“而且既然是打架,總是需要一位裁判?!?
陳長生說道:“整個大陸也只有您有資格來做這個裁判,因為您的聲望足夠高,所有的人都信服您的公正?!?
王之策沉默片刻,說道:“原來你是真的在等我出現(xiàn)。”
人們終于聽懂了陳長生的話,明白了他的安排。
徐有容深夜入宮,陳留王夜赴洛陽,京都局勢無比緊張之時,他卻在離宮石室里靜悟劍道。
為什么?因為他需要準備這場戰(zhàn)斗,因為他在等著商行舟請出王之策。
原來他一直在等著王之策出現(xiàn)。
原來他一直在這里等著王之策。
但他憑什么判定王之策會幫助他?
就因為王之策的聲望與公正?
王之策看著陳長生說道:“我與你師父的關(guān)系并不好?!?
他的神情變得冷淡了很多。
陳長生說道:“我知道,但您既然來了,說明你們的關(guān)系并不像我最初想象的那么差?!?
凌煙閣里的那些功臣名將,絕大部分都是死在商行舟的手里。
商行舟是太宗皇帝手里最無形、也是最可怕的一把刀。
王之策與太宗皇帝關(guān)系不好,而且也是凌煙閣畫像里的一員。
按道理來說,他應(yīng)該很痛恨商行舟。
陳長生以前也是這樣想的。
但當他發(fā)現(xiàn)王之策會應(yīng)商行舟之請來京,他開始重新審視二人之間的關(guān)系。
他想起當年在寒山自己被魔君追殺的時候,王之策忽然出現(xiàn)。
這讓他確定師父與王之策之間應(yīng)該一直有聯(lián)系。
王之策說道:“你錯了,我來京都與你師父并無關(guān)系。”
這又回到了最初的那句話。
天下蒼生。
陳長生有些意外,但沒有失望。
因為所謂說服,其實依然還是站隊。
只要王之策愿意站在他這一邊,那么商行舟便必須同意他的提議。
不然商行舟會付出更多的代價,從理智判斷無法承受的代價。
問題在于,王之策就算被他說動,不再支持商行舟,又憑什么會幫他?
還是因為天下蒼生?
這固然還是個很有力量的理由,但陳長生不想說這個詞。
今天這個詞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已經(jīng)太多,多到他有些不舒服。
他看著王之策認真說道:“因為……吳道子會死。”(未完待續(xù)。)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