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龍很意外。
他沒想到這位省公安廳警務督察總隊的總隊長,這位專案組的組長,居然沒有玩什么旁側敲擊的手段,而是直接對自己問出了那個關鍵的問題。
“咳咳,沈組長,你開什么玩笑?”
李大龍很快反應過來,笑著對沈青云說道:“這件事絕對不像您想的那個樣子,我們審問犯人,是不會進行刑訊逼供的?!?
“哈哈哈,不要誤會,不要誤會?!?
沈青云也笑了起來,對李大龍說道:“李隊長,咱們就是閑聊?!?
說著話。
他意味深長的問道:“九十年代那個時候,確實是這樣辦案的,不是么?”
最后這個問題。
他看向了齊國泰跟陳德林。
兩個人面面相覷,略微有點尷尬,卻不知道怎么否定沈青云這句話。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那個時候辦案子確實是這樣。
不管犯了什么事兒的犯人,抓進公安局先打一頓再說。
反正罪犯也不算人,打一頓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這里面的原因在沈青云看來很復雜。
首先,破案壓力是導致刑訊逼供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那個時期,司法機關面臨著巨大的破案壓力,尤其是對于重大案件如命案,上級部門通常會下達“命案必破”的命令,這使得偵查人員在面對嫌疑人時,為了盡快破案,往往會采取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
說白了,這玩意從古至今就是這么辦案的,大家都不覺得哪里不對。
包括犯人自己,也認為被警察打是應該的。
再者說,司法資源有限也是導致刑訊逼供的一個重要原因。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當時的經濟落后和基礎設施差,導致刑事偵查能力薄弱,偵查人員缺乏足夠的調查手段和技術支持,刑訊逼供成為了一種快速獲取口供的方式。
警察也不愿意打人,可問題在于,有些罪犯你不打他們,他們是真的敢蒙混過關,拒不交代。
還有就是法律監(jiān)督不足也是導致刑訊逼供的原因之一。
當時法律監(jiān)督機制不完善,對司法行為的監(jiān)督和制約不夠嚴格,使得一些司法人員在面對破案壓力時,容易選擇違法手段。
而且,封建社會證據(jù)制度中口供的重要性以及有罪推定的思想在當時的司法實踐中仍然存在,這進一步加劇了刑訊逼供的現(xiàn)象。
時至今日,疑罪從無的要求,使得刑訊逼供的情況發(fā)生的沒有過去那么多了。
但在基層工作當中,其實仍舊存在一些類似的問題。
比如王行善這個案子,就是如此。
當然。
這種情況其實上面也知道,但此一時彼一時,以前的環(huán)境下,刑訊逼供是一種審訊手段,就好像以前只允許生一個孩子,但現(xiàn)在求你生三胎一樣。
時代不同了,官方的某些政策也是會變化的。
不過責任肯定不在領導身上,錯的一定是老百姓。
………………
沈青云坐在那里,看著李大龍,見他沒有否認,便繼續(xù)問道:“李隊長,你進公安局的時候,應該也接觸過刑事案件吧?”
“接觸過?!?
李大龍猶豫了一下,還是點點頭。
“打過犯人么?”
沈青云平靜的問道:“我是說以前?!?
“這個……”
李大龍猶豫了幾秒鐘,最終還是點點頭:“那個時候都那樣,犯人抓進來不老實,就得打一頓。”
“哈哈哈哈!”
沈青云頓時笑了起來,滿意的點點頭:“這才對嘛,你一個九十年代開始當刑警的人,你說自己沒教訓過犯人,誰信啊?”
聽到他的話,幾個人全都面面相覷。
可陳德林跟齊國泰兩個人卻不敢開口。
畢竟現(xiàn)在沈青云是在代表省公安廳對李大龍進行詢問。
如果他們兩個人貿然開口,萬一被沈青云扣個阻攔省廳調查的帽子,他們肯定是吃不了兜著走的。
官場鐵律第一條,明哲保身!
“李隊長。”
沈青云看著李大龍,淡淡地說道:“石曉榮的尸體是什么時候火化的?”
“額,我們檢查完了就火化了。”
李大龍一愣神,隨即答道。
“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