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非是釋放煙霧,想把袁潭騙進鄴城,而后伏兵四起、斬草除根,再收編青州人馬,如此不用大動干戈,就能解決心腹大患,也算是一條妙計呢!
可惜的是,袁氏兄弟一脈相傳,都是外戰(zhàn)外行、內(nèi)戰(zhàn)內(nèi)行,謀劃敵人不咋樣,算計起自家兄弟,智商立刻爆棚了,袁潭豈會輕易上當(dāng)呢?
“三公子心懷愧疚,不敢與兄長相見,此時身穿單衣、披發(fā)赤足,跪在袁氏宗祠請罪,至于大將軍、冀州牧兩顆金印,大公子入城之后,立刻就……饒命呀!”
王修口舌如簧,還想再忽悠下去,那知袁潭根本不聽,隨手招來幾名武士,把他捆綁著壓下去了,片刻之后,一顆血淋淋的人頭送上,呲牙咧嘴,死不瞑目!
“鼓動唇舌之徒,也敢前來誆我,就用你的人頭祭戰(zhàn)旗吧,傳令全軍將士:身披素稿,回師鄴城,討伐弒父之賊!”
既然斬殺了使者,也就沒有回旋余地了,曹軍退到了黃河岸邊,又交出了黎陽城,袁潭再無后顧之憂,干脆盡起本部人馬,打出了討伐袁尚的大旗!
為了代表正義性,青州兵馬-高舉白帆、身披白布,以掛孝討賊的名義,一路殺回了鄴城,就駐扎在漳水邊上,做出攻城之勢!
緊接著,袁潭公布了圣旨,宣告接任大將軍、冀州牧,執(zhí)掌河北一切軍政大權(quán),讓冀、青、幽三州的官民們,接受自己的領(lǐng)導(dǎo),一同討伐逆賊-袁尚!
………………………………………………………………………………………………
“無恥逆賊,蠱惑人心,試圖篡奪大位,待我生擒此賊,一定千刀萬剮、挫骨揚灰,放解心頭之恨!”
聽聞袁潭斬殺使者、起兵造反,袁尚暴跳如雷,又有一絲絲的害怕,自己的大將軍之位,乃是陰謀政變、弒父奪來的,名不正、不順,人心也不順服呢!
袁潭是家族長子,本就有繼承權(quán),又得到了朝廷圣旨,冊封他為大將軍、冀州牧,以此來號召河北軍民,具有極大的鼓動性,也會引出極大風(fēng)波!
另外有傳說,袁潭與曹操私下議和,還締結(jié)了姻親關(guān)系,獲得大量的軍械、戰(zhàn)馬資助,一旦他們聯(lián)起手來,自己恐怕難以招架呢?
刀鋒入骨,不得不戰(zhàn),為了保住自己的權(quán)勢,袁尚一面調(diào)動兵馬,加強鄴城的防務(wù);一面派出文人墨客,書寫討賊檄文,臭罵了袁潭一番,說他狼子野心,謀取大位,乃是寡廉鮮恥之徒!
袁譚也不示弱,指責(zé)袁尚毒死父親,篡改遺命,竊取了大將軍之位,又殘害忠良、濫殺無辜、暴政虐民……共計十二條大罪,罵了個狗血噴頭!
一時間,檄文滿天、口水狂噴,雙方傾盡全力,不斷的互潑臟水,袁氏家族的一些內(nèi)幕,也紛紛揭露出來了,什么父納子媳、妻其后母……敗壞人倫,難以直視!
河北軍民也糊涂了,不知如何是好,有人支持袁潭-殺回鄴城,奪回大位,也有人擁護袁尚-討伐逆賊,清理門戶,原本完整的河北集團,徹底的決裂開來了!
輿論戰(zhàn)打完了,下一步,就該真刀真槍、拼個你死我活了,袁潭、袁尚整頓人馬,磨刀霍霍,都準(zhǔn)備致對方于死地!
就在雙方劍拔弩張、即將開戰(zhàn)之時,局勢又發(fā)生了變化,二公子袁煕站出來,呼吁保持冷靜,不要兄弟相殘,為袁氏保留一些元氣,而后分派使者,游說袁潭、袁尚二人,最好能坐在一起,心平氣和的談判解決!
此番提議一出,立刻歡聲雷動,河北官員紛紛稱贊,還是二公子識大體、重大局,郭圖、審配……一群袁氏重臣,也是往來奔波,反復(fù)勸說,希望化干戈為玉帛!
和平之聲高漲,袁潭、袁尚心存忌憚,不敢輕易動武了,經(jīng)過幾輪商議之后,決定在鄴城之外建一座高臺,取名‘骨肉臺’,以示手足兄弟、骨肉相連之意!
而后擇良辰,定吉日,袁潭、袁尚雙方相見,磋商解決一切矛盾,袁煕則為中間人,擔(dān)保雙方的安全,袁氏一眾文武,以及烏丸、鮮卑、遼東三部首領(lǐng),也會參加會議的,大家群策群力,決定誰做袁氏之主!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