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曰: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zhàn),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zhàn),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袁本初自詡熟讀兵法,精通韜略,可惜沒有領(lǐng)悟其中精髓呀!”
許昌-丞相府,得知河北人馬大舉南下了,曹操露出一絲冷笑,不慌不忙的背誦起了《孫子兵法-火攻篇》,這本兵家之圣典,真是百看不厭,越讀越能品出新的滋味呢!
袁軍四十萬人馬殺奔過來了,先鋒部隊直逼重鎮(zhèn)-白馬,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曹操當(dāng)即下令:“各部人馬迅速集結(jié),準備出征官渡,迎戰(zhàn)南下的袁軍,生死存亡,在此一搏!”
幾個月以來,曹營集團一直在積極備戰(zhàn),積蓄糧草,打造器械,將士們?nèi)找共倬殻桓疑杂行傅?,如今集結(jié)到許昌附近的人馬,已經(jīng)達到了十七萬,都是各州的精銳之士,奮勇敢戰(zhàn),以一當(dāng)十,再配備上精良的鎧甲、武器,絕對是一支虎狼之師!
至于糧草方面,各州、郡的莊稼已經(jīng)成熟了,收割、晾曬之后,秋糧全部入庫,足夠支撐幾個月時間了,為了支援這場大決戰(zhàn),又征掉了五十萬民夫,牛、馬、騾十余萬頭,大車三萬多輛,足夠保障后勤運輸了!
接下來,就是安排出征的事宜,以及留守人員問題了,大戰(zhàn)一起,前方?jīng)_鋒陷陣,浴血廝殺,后方籌集錢糧,全力支援,責(zé)任不同,卻同樣的重要,必須安排妥當(dāng)了!
此番出征,生死決戰(zhàn),曹操親自披掛上陣了,謀士方面:郭嘉、程昱、毛玠、滿寵、劉曄……隨軍出征,參謀軍機,武將方面: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許褚、徐晃、李典、樂進……統(tǒng)帥人馬,沖鋒陷陣,如此強大的陣容,真是前所未有呀!
此外,曹家三子-曹彰,五子-曹熊,一起隨軍出征,這也是曹操特意安排的,一則是磨練兒子們的能力,讓他們見識一下血腥戰(zhàn)場,免得成了圈養(yǎng)的羊羔;二則,也能激勵三軍士氣,曹家兩位公子,大的十五歲,小的才八歲,全都披掛上陣,其余將士自然奮勇殺敵,走進無退了!
二公子曹丕坐鎮(zhèn)相府,并節(jié)制許昌駐軍,遇到了緊急情況,有‘先斬后奏’之權(quán),荀彧、荀攸輔佐左右,幫助處理大小政務(wù),征調(diào)賦稅,籌措糧草,保證大軍的后勤供應(yīng)!
另外嗎,特意任命宗族子弟曹休、曹真,統(tǒng)領(lǐng)禁衛(wèi)人馬,守護皇宮安全,實際把小皇帝軟禁起來了,以免有人圖謀不軌,曹操還下了一道密令:“皇城重地,不得有失,若有異變,暗手屠龍!”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操手中一張政治王牌,到了關(guān)鍵時刻,寧可毀掉,也不能落入他人之手,否則后患無窮,反正漢室宗親人數(shù)眾多,換上一個姓‘劉’的依舊做皇帝!
安排好了各項事情,曹操把曹丕叫到密室,給了他三個錦囊,反復(fù)囑咐:“江東有變,打開第一個錦囊,朝廷有變,打開第二個錦囊,若是無愁侯府有變,那就打開第三個,只要心腸夠狠,依計行事,可保相府平安無事,不過嗎,第三個錦囊,最好永遠不要打開呀!”
預(yù)先留下三個錦囊,并非曹操生性多疑,而是作為一名政治家,他必須做好一切準備,此番決戰(zhàn),關(guān)系到曹家的生死存亡,也會改變許多人的命運,在絕對的權(quán)利面前,除了自己,誰也不能完全信任,這就是奸雄心性了!
一切準備就緒,接下來,按照出征的流程,曹操做了三件事情,第一:辭別天子,登臺拜將……
自從漢高祖-劉邦登上高臺,任命韓信為大將軍,這套規(guī)矩就流傳下來了,凡是大軍出征,漢家天子必須齋戒、沐浴、擇良辰、登高臺,正式賜予虎符、令旗,以示尊重大將!
統(tǒng)軍之權(quán),不可撼動,從這一刻起,如果‘圣旨’與‘軍令’發(fā)生了沖突,將士們只會服從后者,這就叫‘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攝政,早就掌握了軍政大權(quán),虎符、令旗也在自己手中,根本不用天子賜予,所以嗎,這場‘登臺拜將’的儀式就簡化了,曹操身披甲胄,走上麒麟殿,躬身行了一禮,小皇帝從龍椅上站起,抬手回了半禮,儀式就算結(jié)束了!
第二件事,就是祭拜魔神-蚩尤,這個規(guī)矩更加久遠,早在上古時期,就已經(jīng)形成了,數(shù)千年來,歷朝歷代大軍出征之前,可以不拜炎、黃二帝,可以不管各路神靈,卻必須祭拜一下蚩尤,祈求‘魔神’保佑,大軍旗開得勝,凱旋而歸!
對于這件事情,曹操也不敢馬虎,齋戒、沐浴之后,親自領(lǐng)著一群文武大員,來到了魔神-蚩尤廟,焚香上拜,虔誠叩首,還許下了宏愿:“此番出征,若能得勝,大軍凱旋之后,必然給魔神大人重修廟宇,再塑金身,三牲大貢、童男童女、金銀珠寶……”
人爭一口氣,神爭一炷香,有了如此多的貢品,相信魔神-蚩尤一定會護佑曹軍,大勝凱旋而歸的!
第三件事情,也是最為重要的,就是舉行隆重的出征儀式,選派先鋒大將,出兵迎敵……
…………………………………………………………………………………………………………………………
建安三年-秋,十月十五日,黃道吉日,五星連珠,利在東方,出兵大吉!
“咚!--咚!咚!”
“嗚!--嗚!嗚!”
………………………
許昌城南-大校軍場上,戰(zhàn)鼓如雷,號角連綿,各部出征將士,共計一十七萬人馬,整齊的列陣于此,放眼望去,旌旗飄揚,人馬如潮,刀槍閃爍,殺氣沖天,此情此景,真是筆墨難寫,圖畫難繪,唯有站列其中,方能感受到軍旅的陽剛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