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燕在一片美好和祥和之中發(fā)展。
百姓們已經開始種糧食種菜了。
整座城池在往好的方向發(fā)展。
然而,朝廷突然派來了欽差大臣。
欽差大臣抵達陵安城,朱民把人給留住了,讓欽差大臣的隊伍在陵安城住上一宿再到北燕去。
畢竟天色已晚。
欽差大臣也沒經住勸,就留了下來。
欽差大臣跟朱民喝酒的時候,還從朱民口中打聽北燕的消息。
“這北燕城經歷了兩場的洪災,城中無糧,這是如何度過危險,還在這樣的情況,連打了三場勝仗,實在令人匪夷所思,朱將軍離北燕城這么近,應該知道一些內幕吧?!?
朱民不想泄露北燕的消息,便說:“末將還真不知道,但燕王確實是個好人,前一陣子,陵安城也向朝廷申請救災糧了,到現在我們也沒有拿到糧食,多虧了燕王借了一批軍糧過來,這才穩(wěn)住了城中的災民,大人這次過來,可得把我們的情況如實相報,要請求朝廷把救災糧早點發(fā)下來,末將也好還給王爺啊?!?
欽差大臣可不敢接這個差事,只是表態(tài),會把陵安城的情況,如實上報。
朱民說沒有等到糧食是真的。
朝廷根本無視他們的存在。
如果不是燕王借糧,陵安城早就大亂了。
朝廷官員不謀其政,罔顧百姓死活,連他這個守將都看不下去了。
朱民陪欽差大臣多喝了一點酒,欽差大人喝醉后,歇著了。
朱民連夜趕到北燕,告訴顧北崢,朝廷的欽差大臣,明日就會來北燕。
眾將頓時變了臉色。
朝廷這個時候派欽差過來,一定是知道他們北燕目前的情況。
如果欽差過來宣旨,提了什么顧北崢無法答應的旨意,顧北崢若是敢抗旨的話,那可就是謀反了。
顧北崢緊鎖著眉頭。
周紹安喊了一聲:“王爺,要不……”
周紹安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
意思是想把欽差大臣給殺了。
那么他們就相當于沒有接到旨意。
顧北崢此時考慮的是靜太妃的安危。
朝廷很有可能已經知道了北燕的事,不知道靜太妃還能不能去國寺,更不知道靜太妃現在有沒有被限制自由。
他必須要盡快去救靜太妃。
他當初是攔住了朱民,消息還是傳到了京城,那便足以說明胡戎跟朝廷是有勾結的。
事實已經擺在眼前了。
顧北崢覺得蕭氏一族一定是瘋了。
為了想要削弱他的威望,不惜將外敵召入北燕,傷害大齊的江山社稷。
這是祖宗都不容的事情。
眼下能做的便真的是要殺了欽差大臣,看看朝廷下的是什么樣的圣旨。
顧北崢當即決定——殺!
殺欽差大臣等同于是抗旨,謀逆。
事情還不能做得太直接。
顧北崢把朱民叫過來,對著他耳語了一會兒。
朱民立刻笑了起來,“王爺放心,末將一定把這事給辦得妥妥的。”
朱民向顧北崢匯報了一個這么大的消息,算是對他忠心耿耿了,顧北崢也沒有吝嗇,又賞朱民十駕復合弓弩,并且還給了朱民一副望遠鏡還有一架長焦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