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獨眼捕頭語,公孫承威疑惑盡去,雖然與護身銅符失之交臂,卻對眼前這獨眼捕頭佩服的五體投地,只因獨眼捕頭慧眼如炬,明察秋毫,連他本人都不曾注意的細節(jié)都盡收眼底并公允審視。
獨眼捕頭給出解釋之后便冷冷的看著公孫承威。
公孫承威心有不甘,遺憾非常,無奈之下先是轉(zhuǎn)頭看向離位的龍顥天等人,眼見己方眾人亦是束手無策,隨后又回頭看向巽位的長生等人,他看向長生等人自然不是為了求助,而是下意識的想要看看長生等人有沒有幸災(zāi)樂禍。
眼見公孫承威看向自己,長生微微抬手,沖其做了個下臺的手勢。
公孫承威看懂了長生的手勢,卻不明白長生為何有此一舉,不過有一點他能確定,那就是長生此舉肯定不是嘲笑譏諷,因為長生是朝廷的親王,即便很討厭自己也不會做出落井下石的嘲諷之舉。
雖然不明白長生為何催促自己盡快下臺,公孫承威還是照做了,嘆氣過后怏怏轉(zhuǎn)身,悵然離場。
不曾想就在公孫承威走到太極石臺邊緣時,獨眼捕頭卻突然出發(fā)聲,"過來吧。"
公孫承威聞聲止步,疑惑回頭,眼見獨眼捕頭正在看著自己,這才確定對方是在與自己說話,隨即移步來到獨眼捕頭近前。
不等公孫承威說話,獨眼捕頭便握住了他的左手。
見此情形,不止公孫承威駭然大驚,場外眾人亦是驚詫非常,誰也沒想到獨眼捕頭明知公孫承威品行不端,還會突然改變心意,將護身靈符轉(zhuǎn)送給他。
護身靈符的轉(zhuǎn)移在瞬間完成,獨眼捕頭也沒有多做停留,將靈符傳給公孫承威之后便消失不見,也不曾交代場面話,甚至不曾多看眾人一眼。
愣了片刻,龍顥天等人方才回過神來,大喜過望的同時離座起身,沖仍在臺上發(fā)懵的公孫承威連聲道賀。
直到此時公孫承威仍是一頭霧水,云里霧里的走下臺去,糊里糊涂的接受己方眾人的道賀。
由于獨眼捕頭離開時并未沖眾人解釋為什么會將護身銅符傳給公孫承威,場外眾人大部分都是糊涂的,便是聰明如楊開,亦是不明所以,不過他坐在長生的右手邊,先前清楚的看到長生沖公孫承威暗中擺手,故此知道長生心里是明白的,便轉(zhuǎn)頭看向長生。
雖然楊開沒有似大頭那般開口發(fā)問,長生卻知道楊開心里在想什么,隨即出說道,"公孫承威雖然沒能答上陰官的問題,卻說對了一句話。"
大頭此時亦是滿心疑惑,眼見長生開口解惑,便急切追問,"哪句"
"護身靈符我不要了,您直說吧。"長生說道。
"大驢臉沒答上人家的問題,人家肯定也不會給他呀。"大頭說道。
"陰官給不給是一回事,他說不說又是另外一回事,"長生說道,"他主動說出這句話,說明在他看來自己沒答上人家的問題,就不應(yīng)該得到人家的靈符。"
大頭隱約懂了,"您的意思是在那個獨眼神仙看來,大驢臉是個有數(shù)兒的人"
"對,"長生點頭,"這個人卑不卑鄙,無不無恥先放一邊,至少他知道想要得到就必須付出,也知道沒付出就不該去要,"
"這有啥呀,這個理兒誰不知道啊。"大頭撇嘴。
"你可別這么說,"長生擺了擺手,"道理雖然淺顯,但七成以上的人都做不到,只是請人家吃了一頓飯便想讓人家為自己兩肋插刀的人比比皆是,只是送給女子一個香囊就想將人家據(jù)為己有的男人也大有人在,懶于耕種卻想要豐收滿倉的農(nóng)人也為數(shù)不少。"
長生說到此處略做停頓,轉(zhuǎn)而繼續(xù)說道,"公孫承威先前拼著挨上一刀自傷口下毒的舉動雖然卑鄙無恥,但通過此舉卻能看出此人心里那桿秤是準的,明白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的道理,并不奢望以小博大,愿意為了豐厚的回報而付出慘重的代價。"
"但大驢臉終究是個壞人哪,"大頭還有困惑,"我還是感覺不該把護身銅符給他。"
一旁的釋玄明出說道,"那位仙人不是說了嗎,此人很是聰明,有變好的可能。"
"你可拉倒吧,"大頭撇嘴反駁,"都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家伙都壞了幾十年了,哪那么容易變好。"
長生接口說道,"實則陰官并不在乎他以后是否會轉(zhuǎn)變心性,之所以將靈符給他只是感覺此人心里那桿秤是準的,用大頭的話說就是心里有數(shù),可別小看心里有數(shù),這是做人的根本,一個人如果心里沒數(shù)兒對他再好他也不會領(lǐng)情,砸鍋賣鐵的幫他最終可能也只換來一句輕描淡寫的謝謝,只有心里有數(shù)兒,才不會辜負和低估別人對自己的付出。"
"就算他心里有數(shù)兒,知道人家對他有多好,他也可能恩將仇報,"大頭說道,"這家伙真不是個好東西,聽神仙的外之意,他又殺降卒又奸霪婦人。"
"你說的有道理,他的確不是個好人,但你不能因為他壞就否認他心里有數(shù),"長生笑道,"如果一個人心里沒數(shù)兒,亦或是愚昧無知,肯定會恩將仇報,甚至做了恩將仇報的事還不自知,事后如果批評他,他可能還會委屈的哭天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