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財罷,長生沒有接話,宋財所說確是實情,近些年大唐戰(zhàn)火不斷,農(nóng)耕大受影響,由于米糧匱缺,進而導致糧價飛漲,最要命的是江南諸道今年還遭了災,江南諸道可是大唐的糧倉,江南遭災,今年冬天勢必引發(fā)更加嚴重的饑荒。
宋財何其聰明,見長生不說話,便知道他已經(jīng)動心,只是礙于顏面不知如何啟齒,于是便越俎代庖,落錘定音,"就這么定了,我即刻給老東家寫信,告知您安然回返的喜訊,與此同時讓他們立刻購置糧草,早些裝車回運。"
長生欲又止,最終還是沒有說話,大唐此時的境況只能用風雨飄搖,千瘡百孔來形容,如果沒有強大的外力援助,絕無回天可能,這時候再顧及顏面而客套推辭,就顯得太過虛偽了。
"東家,老東家和大小姐都很牽掛您,您可有話與他們說"宋財問道。
不等長生接話,宋財便起身走向東側(cè)書案,"我?guī)湍心?
長生焉能看不出宋財在想什么,宋財一口一個東家,喊倪倬則為老東家,這分明是還將他視作倪家的女婿,催他給倪倬和倪晨伊寫信,實則就是想要他一個明確的態(tài)度。
長生雖然不知道該跟二人說什么,卻也知道自己必須說點兒什么,于是便移步案前,鋪紙?zhí)峁P,愁惱思慮。
沉吟良久,長生落筆寫下了一句話,確切的說是一句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長生書寫時宋財轉(zhuǎn)頭避嫌,長生擱筆之后并未折疊紙張,而是將那張紙遞給了宋財,"信鴿不堪負重,余下的位置留給你書寫敘事。"
宋財雙手接過紙張,隨即看到了紙張的詩句,平心而論,看到這句詩的時候他心中是多有失望的,因為這句詩并非長生原創(chuàng),而是唐朝詩人高適送別友人時的詩句,長生寫下這句詩首先沒有明確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和想法,再者這句詩也并不是明確寫給倪倬或是倪晨伊的,而是同時適用于他們父女二人。
如果倪倬看閱,這句詩就是對朝廷逼走他們的滿心歉意,同時還有對倪倬品行和威望的贊美。而如果換倪晨伊來看,這句詩就有讓她釋懷放手的意味,下之意就是前路還是有知己的,沒必要悵然傷懷。
雖然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態(tài)度,宋財也沒有再逼長生,一是他知道自己再逼也沒用,二是他實在不忍心再逼長生了,長生此時形同枯槁,憔悴非常,連袖口和衣領(lǐng)之外的雙手和脖頸都有疤痕,可想而知其身上還有多少傷痕。
宋財和長生打過不少交道,知道長生聰明過人,也知道長生是個很厲害的武功高手,長生不但擁有前瞻遠顧的能力,還有多次獨善其身的機會,但為了大唐和大唐的億兆黎民,他卻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大廈將傾而不走,狂瀾既倒而不退,殫精極慮,舍身盡忠,此等心性,此等品行,足以令所有懦弱茍且,獨善其身之人汗顏。
宋財小心的折起紙張貼身收好,轉(zhuǎn)而出說道,"東家,據(jù)我所知慶陽已經(jīng)失守,慶陽乃東西……"
不等宋財說完,長生便擺手說道,"這個交給我,一個月,不,半個月內(nèi)我就帶兵收復慶陽,眼下中土銀賤糧貴,我不要銀兩,我只要米糧。"
"您放心,"宋財點頭說道,"此番我趕來中土,沿途多有見聞,知道形勢何其嚴峻,西域所購米糧我們不會積攢成批一起發(fā)運,而是多備車馬,籌到多少就發(fā)多少。"
"我正有此意,"長生說道,"稍后你拿著我的帖子去見戶部尚書吳雨生,說明你我關(guān)系,讓他調(diào)度車馬全力配合你,還有,大唐多有物產(chǎn)礦藏,西去的馬車也不會放空……"
長生說到此處宋財準備插嘴說話,卻被長生擺手阻止,"我們所需米糧數(shù)量巨大,你們便是有座金山,也耐不住天長日久,只出不進。"
長生說完,隨手自案頭拿過一張名帖,再度提筆,飛快書寫,寫完之后交給宋財,"宋掌柜,辛苦你了,你放飛信鴿之后不要急于孤身回返,多與吳雨生合計商議,敲定細節(jié),待我召集兵馬收復慶陽,再派人護送你回返西域。"
宋財接過名帖,點頭應是。
正事兒說完,二人回到桌旁繼續(xù)商議運糧一事,沒說幾句,長生突然眉頭微皺,轉(zhuǎn)頭南望。
見長生神色有異,宋財多有緊張,"東家,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