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明此人完全挑剔不出任何的錯處來,但底下的官員確實如宋惜惜所,個個日子都過得極好,相反,金昌明這位上峰卻過得十分樸素,甚至可以說是清貧。
每年給他們多少俸祿,肅清帝能不知道?
金昌明家中人口不多,以他的俸銀不必過得這般緊巴巴,連妻兒置辦件衣裳都舍不得。
這也不是問題,可以說是個人節(jié)儉。
但底下官員貪墨,這點不用懷疑,以金昌明對修繕河道的了解,從用料到人工,他都知道價格的,但每一筆開銷經(jīng)過他手里發(fā)放下去,他能不知道有人貪墨?
縱容底下的人貪墨,就是要拉攏他們,拿捏他們,讓他們不得不跟他一條心,即便那些官員發(fā)現(xiàn)了些問題,也不敢反映上去。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便是他自己也貪墨了,而且是大貪,大貪之人往往善于隱藏,把自己的日子過得無比清貧來做掩飾。
不管前者后者,肅清帝都需要證據(jù),這也是他讓吳越繼續(xù)盯緊的原因。
現(xiàn)在,工期吃緊,他也不愿意大動干戈,若是貪墨,等河道竣工他再一舉扣押,大肆調(diào)查。
若不是貪墨,是拉攏謀逆,派人盯著也能馬上得知情況。
至于寧郡王,他有懷疑,可人在寧州,就算從寧州發(fā)兵直奔京城,與河工里應(yīng)外合,這計劃注定無法失敗的,因為方十一郎就在燕州,他若從寧州出兵,必須路過燕州一帶。
方十一郎有豐富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和作為探子的敏銳,怎么會讓他順利離開寧州?
既是寧郡王不能進京,那京城里的河工也不足為患,謀逆者怎可能不親臨指揮?一旦逼宮成功,他的部將若取而代之,豈不是容易至極
宋惜惜咬著干巴巴的饅頭,瞧著吳越帶人在河道處巡查。
吳越早先便來過幾日,如今繼續(xù)盯著河道,但顯然態(tài)度敷衍了許多。
她知道吳越根本就不信金昌明和這些河工有問題,因此雖然遵旨每日過來巡查,都也只是瞧幾眼了事,回頭便尋了個地方吃茶去了。
宋惜惜指望不上吳越,所以她親自盯梢,順便看看那些河道司的官員,哪個瞧著怕死些的,回頭揪住一審,起碼能吐點什么。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