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收拾出個角落,臨時搭建張床,鋪上被子,就給鄒正常提供了個臨時睡覺的空間。
鄒正常卻覺得有了家樣的感覺,睡得很香。
說實在的,從當鄉(xiāng)長以來,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操心,根本就沒有睡個好覺,現(xiàn)在無官身輕,從未有過的輕松,自然就睡得好。
第二天,也就起得很早。
沒想到的是,鄭斤比他還早,已經(jīng)出去跑了圈回來,正在洗臉??粗鸫?,就笑著說道:“先洗個臉,得去礦山看看,我總是放心不下,毛胡子是不是能夠勝任?”
鄒正常接過鄭斤遞來的洗臉盆,說了句謝謝,隨便洗了個臉。
鄭斤已經(jīng)把摩托車推了出來,發(fā)起電,馱著鄒正常就走。
路上,路不太平,顛簸得非常厲害,鄒正常本來想和鄭斤邊走邊說,奈何怕影響鄭斤騎車,只好把嘴閉上,雙手緊緊抓住貨架。
到了現(xiàn)在,他才真正的明白,當初在任鄉(xiāng)長時,坐車出行是多么幸福的事情?,F(xiàn)在和老百姓樣,這日子,真的苦。
特別是山區(qū),很多人可能生都沒有坐過幾次車,更不敢說自己有生之年還能買輛。
更或者,有些地方連公路都沒有,交通基本靠走,更有甚者,走路都要抓著路邊的巖石,不小心就會摔下山去粉身碎骨。
要致富,先修路,修好公路才能找門路。
如果公路不通,談發(fā)展就是句空話,再有日天的本事,也拉動不了內(nèi)需,連談個消費都是坐飛機放屁—空想!
就連老百姓種出點糧食,背到街上去賣都是豆腐盤成了肉價錢。
黃犁村好歹有條路,雖然難走,但是,有略勝于無,如果大家再有點錢,不說可以弄輛車,買輛馬車總可以把大量的土豆拉來,既節(jié)省了時間,也省去了勞動力。
要是自己再干兩年鄉(xiāng)長……
好像也就這個樣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嘛!
光靠人背馬馱,能修出多長的路來?
鄭斤也在想心事,但是,他的想法,就不是鄒正常能理解的,想的都是高科技。
如果說出來,鄒正常定會以為他瘋了。吃的都成問題還網(wǎng)戀,那不是扯淡是什么?
經(jīng)過海子種植基地的時候,鄭斤減了下速,看了眼。
由于天色尚早,工人們還沒有上班,整個基地只看見綠油油片。
鄭斤沒有再停留,路顛簸到了黃犁村,卻看見已經(jīng)有人在開始修路。
他們分成四組,自然是分段進行。
個頭發(fā)花白的老人,正提著把兩頭都是尖的鋤子,把硬硬的土塊挖松。
身后個婦女,背著幾個月的孩子,雙手卻抓著板鋤,把老人挖松的泥土刮進只爛得不成樣子的撮箕里。
個四十來歲的人,負責抬。
還有的年輕人用兩只撮箕挑泥土,達到了有條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