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該部門實在太不起眼,所以諸位尚書都忽視了賬房的存在,如今大明正是用人之際,本宮認為應當考慮這些賬房的人?!?
“應當設立一個臨時的考核,讓這些賬房的人去暫時替代原本的官職。”
“楊尚書,你覺得本宮這項提議如何?”
楊文杰有些沒反應過來,半晌才連連點頭答道:
“太孫殿下圣明!”
“臣也覺得次法子可行?!?
楊文杰也沒有想到,太孫殿下會把算盤打到賬房上去。
不過細想起來,這法子當真可行。
民間的術算高手其實很多,要遠遠高出宮內(nèi)的人才數(shù)量。
術算最為實用,尤其是對一些經(jīng)商的人來說。
這些老的賬房先生,其算術本領已經(jīng)爐火純青,甚至有時候知縣都會親自去請他們幫忙協(xié)助辦公。
而朱雄英這里的意思就是,把這些民間的賬房先生進行一個匯總,考核過后留下可以任用的。
楊文杰頓了頓,繼續(xù)說道:
“太孫殿下,只是這項措施,臣還有幾點不懂。”
“這些選拔上來的人,是否也要和其他官員一樣入了官籍?”
“俸祿各方面,是否也要按照官員的水平發(fā)放?”
朱雄英思索片刻后,答道:
“這些選拔上來的官員,職位限制在正七品,俸祿和官籍就照其他官員的標準來,但要在官籍上寫明入仕的形式?!?
楊文杰點點頭,便不再做聲。
朱雄英接著說道:
“此法也是迫不得已,現(xiàn)在大明缺人,但改革的步子不能停,只能用這種法子來彌補人才的缺失,等到以后大明的人才多了,自然不再用這種法子選拔官員?!?
“通過此事,相信你們兩位尚書也能察覺出來,科舉改革迫在眉睫。”
“現(xiàn)在大明需要的不再是那些只會死讀四書五經(jīng)的學士,而是全面人才,像這種術算也是每個官員都必須要掌握的?!?
“關于科舉改制的事,就有楊尚書你來取辦,本宮就不親自干涉了,到時候你們議出結果來,拿給本宮過目即可?!?
現(xiàn)在隨著權力的下放,有些事朱雄英也不用再像之前那樣親力親為。
只需給官員們一個大致方向,剩下的讓他們自己處理便可。
而自己最后只要個結果,若是結果合自己的心意那邊實行,如果不合心意則打下去重新制定。
……
海上貿(mào)易,是重中之重。
朱雄英在這一點上十分重視。
大明如此大力發(fā)展海貿(mào),就是想讓大明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海貿(mào)強國,讓其來引臨整片海域的貿(mào)易。
對于海上的開支,朱雄英向來都不吝嗇,有時候甚至幾倍幾倍的追加投入。
船隊是航海時代的根本,這點當然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