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殿內(nèi)閣值房內(nèi),張瑞圖處理了早上送來的最緊急的幾份公文,就拿起準備好的文件,準備參加每三日一次的內(nèi)閣例會。
然而他剛剛起身,為他服務(wù)的秘書已經(jīng)輕輕敲了敲房門走了進來,對他說道:“閣老,陛下正在同首輔大人和郭閣老談話。他剛剛下令,把早上的會議推遲了,會議重新召開時間,一會再通知?!?
張瑞圖的神情有些微妙,但是他終究沒說什么,只是說了聲,知道了。便揮手讓這位內(nèi)閣秘書退了出去,不過顯然他的心里還是有些不高興了。
而此時的文華殿后殿內(nèi),崇禎、黃立極、郭允厚三人,一邊翻看著手上的會議紀要,一邊聽著戶部侍郎王家楨和三大銀行代表的匯報,張國紀則作為民間人士站一邊旁聽著。
聽了眾人發(fā)的一半,黃立極就有些不耐煩的打斷了正在發(fā)的胡廣元,他有些嚴厲的訓(xùn)斥道:“這一元紙幣兌換七錢兩分庫平銀,乃是老夫和陛下去年定下的政策。
現(xiàn)在這一年時間還沒到呢,你們就想用三元紙幣對應(yīng)七錢兩分庫平銀,這和搶劫有什么區(qū)別。你們真當(dāng)大明百姓是傻子嗎?市面上紙幣多了,那一元紙幣便兌換不了七錢兩分庫平銀,這么簡單的道理,你們都不懂?還是故意想要懂裝不懂?”
黃立極的話語,頓時讓三位銀行的代表面面相窺,不知道該怎么像這位大明首輔解釋,他們請求增加紙幣印刷的數(shù)量,并沒想要掠奪民財?shù)囊馑肌?
這后殿內(nèi)頓時沉默了下來,過了片刻,坐在上首的朱由檢終于打破了沉默對黃立極說道:“黃先生先不要動氣,朕相信他們說的并不是這個意思。
根據(jù)他們收集而來的數(shù)據(jù),朝廷往民間投入100元紙幣,百姓拿到銀行去兌換的大約只有30元左右,而剩下的60幾元還在市場上流通。
如果我們現(xiàn)在還強制規(guī)定11的比例發(fā)行紙幣,無疑就等于是讓銀行內(nèi)超過三分之二的存銀沉淀了下來。這對于銀行來說,就存在著極大的資金浪費,還有過低的資金使用率…”
朱由檢說了一大堆新詞,讓原本就不熟悉錢幣兌換關(guān)系的黃立極,頭腦一時有些發(fā)蒙,而殿內(nèi)的其他人也聽了個似懂非懂。
看著眾人都有些不知所措的看著他,朱由檢低頭想了想,才重新說道:“其實歸根結(jié)底,我們要確定紙幣同銀兩之間的兌換比率,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便是什么叫做錢?”
“陛下,這錢不就是金銀,奧還有銅錢?!睉舨可袝屎窨粗鴽]人回答崇禎的問題,不由開口接道。
朱由檢不由開口反問道:“金銀在有些地方是可以當(dāng)錢使用,但并不是在所有地方和所有時間都可以當(dāng)錢用。就說我們大明的一些邊遠山區(qū),那里的百姓根本不認什么錢,他們只愿意拿著自己攢下的一點糧食或是皮貨,去交換一些食鹽和布匹。
而蒙古草原上的一些小部落同樣如此,他們不需要金銀銅,只要茶葉、瓷器、絲綢、鐵器。在海外的一些野人島嶼上,更有用貝殼、磨好的石塊作為錢幣的。
可見,我們認為金銀、銅錢是錢的概念,并不是這世上所有人的共識,只是我們和某些人的認識。如果我們拿著這些東西跑到一個不認可它們的地方去,那么它們還是錢嗎?”
郭允厚和王家楨覺得皇帝的話語有些詭辯的嫌疑,而其他人則被崇禎的話語帶入到了深思之中。
郭允厚看了看左右,不由謹慎的反問道:“那么請問陛下,您覺得究竟什么才是錢呢?”
看著一干人都沒有被他說服,還隱隱有些懷疑的神情,朱由檢思考了一會,才說道:“說道錢這個問題時,我覺得要先同各位先說說什么叫商品。
上古之時,也就是三皇五帝的時期,大家生產(chǎn)出來的東西僅僅只夠自己吃用,因此不會有多余的產(chǎn)品用于交換,所以也就沒有錢這個東西的存在了。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便是說的這種狀態(tài)。
中古時期,也就是三代之后,因為各種農(nóng)具和工具的發(fā)展,農(nóng)夫種出了自己吃不掉的糧食,鹽丁煮出了自己吃不完的鹽,織女織出了自己用不完的布。這時候,人們才想用自己生產(chǎn)的多余產(chǎn)品,去交換自己所缺乏的物品。
而這種多余產(chǎn)品的交換,才叫做商品交易。也就是說,只有生產(chǎn)出來專門用于交換的產(chǎn)品,才叫做商品。
但是糧食、布匹、鹽,這些商品要如何確定兌換比例呢?朕覺得,古人不會拍一拍腦袋,隨隨便便的決定一個比例出來。你們認為,要如何確定這個兌換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