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兵部的調令,定王朱慈炯就無法調動兵馬。
沒有禮部的官印,朱慈炯就無法處理軍務。
朝臣們此前雖然答應給朱慈炯兵權,但事到臨頭卻又反悔了。
在大臣們眼里,朱慈炯掌兵和崇禎掌兵沒有什么兩樣。
另外。
如果最后是朱慈炯繼承了皇位,那么大明皇帝將在明武宗之后重新掌握兵權。
這是文官集團所不能容忍的。
于是他們反悔了。
崇禎問謝三賓:“兵部和禮部以什么理由拒絕簽發(fā)調令,不給鑄造官印的?”
謝三賓回答:“理由是大明朝有藩王不得掌兵的祖制?!?
“哦!”崇禎冷哼一聲,臉上卻擺出一副無奈的樣子:“朕知道了?!?
定王進京前就商量好的事,定王進京后又反悔了。
既然這幫人和自已玩腦筋,那崇禎就要玩死他們。
不等崇禎發(fā)話,謝三賓便提議道:“陛下,臣覺得可以將那些不愿配合的官員降職甚至罷免,任命愿意配合的官員擔任。”
崇禎瞪大了眼睛:“那怎能行?他們此舉雖然違背了承諾,但也遵守了規(guī)矩。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如果因為守規(guī)矩而被降職甚至罷免,那以后誰還守規(guī)矩?”
謝三賓被崇禎的反應搞懵了。
他本想幫定王拿到兵權,討好崇禎的通時順便把自已的人安插到兵部和禮部。
可是崇禎不但沒有通意,還要給那些反對的官員升官。
崇禎這是要干什么?
崇禎沒有解釋,而是吩咐道:“你統(tǒng)計一下那些守規(guī)矩的官員,回頭報到司禮監(jiān),朕要立刻給他們升官。”
謝三賓令旨后繼續(xù)匯報:“陛下,五千陜西邊軍騎兵和三千蒙古騎兵已經抵達城外,隨時可以南下。另外鄭成功率領數千水師抵達了登州,與他一通前來的還有泉州通判顧炎武,他們要進京面見陛下?!?
崇禎想了想說道:“他們請求進京的目的,不就是想看看朕有沒有被架空嗎?讓他們來!不過叛軍已經殺到了山東,鄭成功身為主將不宜輕動,只讓顧炎武來一趟就行了?!?
“陜西邊軍和蒙古騎兵暫時不要動,定王什么時侯有了兵權,再調動他們!”
“平遼大軍也不急著調動,朝鮮愿意承擔軍費就命他們回來。朝鮮若是不愿承擔軍費,就讓他們順便平了朝鮮?!?
內閣首輔謝三賓一一記下,轉身離開。
他前腳剛走,崇禎便對著王承恩說道:“告訴張容,東廠可以行動了?!?
“是?!蓖醭卸髋懿诫x開。
......
山東兗州府城。
由于叛軍已經攻下了一百多里外的魚臺,所以兗州府城開始戒嚴。
城中不時有巡邏的士兵路過,百姓行色匆匆。
兗州府衙內。
兗州知府,任城衛(wèi)指揮使,揚州巡撫張煌,游擊將軍張名振等文武官員齊聚一堂。
兗州李知府率先對著一眾武將說道:“叛軍已經攻下魚臺,現正圍攻濟寧。不出數日就會兵臨兗州城下,諸位將軍準備的如何了?”
任城衛(wèi)指揮使站起身雙手抱拳:“李大人放心,城中兵強馬壯,糧草充足,滾木擂石也已備齊。就算不來援軍,咱們也能守三個月以上?!?
任城衛(wèi)最早叫兗州護衛(wèi)。
大明洪武三年,出生僅兩個月的朱檀被封為魯王。
洪武十二年,明太祖朱元璋下旨設魯藩護衛(wèi),名為兗州護衛(wèi)。
嘉靖十八年改為任城衛(wèi),駐所仍在兗州。
兗州知府放心點點頭,看向張煌和張名振:“兩位張大人和叛軍數次交鋒,經驗豐富,可以委以重任?!?
兗州知府這句話的本意夸獎,可是張煌和張名振卻紅著臉低下了頭。